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“钱袋子”—投资理财须理性

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 时间:2021-06-23

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公众投资理财的需求和渠道逐步多元化。面对层出不穷的投资理财产品,广大金融消费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,学会辨别非法投资渠道和产品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通过正规渠道理性开展投资理财活动。
案例一:
李女士最近加入了一个投资交流群,“老师”经常在群内分享投资心得。有一天“老师”突然在群里说自己结识了一位导演,对方在“众筹”拍电影,投资人可以像买银行理财一样参与其中,收益非常可观,投资份额有限,先到先得。李女士平时就爱看电影,怕错失良机,便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APP,发现好多热门电影都在“众筹”,试着投了1万元,15天后就获得了2000元的收益,且本金还能取出来,就彻底放下戒备,累计在平台上投入30万,结果一段时间后再也无法提现,投入资金全部打了水漂。
案例分析:
不法分子假借众筹等金融创新名义,通过高额收益吸引资金进入平台账户形成资金池,一旦资金链断裂,投资资金就无法兑现。
金融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各类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投资产品,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鱼龙混杂的“投资建议”,不要通过他人提供的链接下载投资理财类手机APP,在投资之前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。
案例二:
潘某以经营养殖为名,以高息诱惑吸引他人前来投资。为了制造假象,潘某谎称公司是“菜篮子工程单位,拆迁款上亿元,固定资产上亿元”,不少老年人听信参与。刘大爷在借款给潘某后,第一个月不仅获得了利息,还获得鸡蛋等额外奖励。“尝到甜头”的刘大爷便投入全部养老金。最后,拆东补西的套路难以维系,资金链断裂,潘某因涉嫌非法集资被依法查处。
案例分析:
不切实际的投资收益、天花乱坠的宣传,看似美好,但虚假承诺最终会无法兑现。在投资时,消费者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提高识别能力。
牢记非法集资的四大特点:承诺高额回报,编造虚假项目,以虚假宣传造势,利用亲情诱骗。面对“高额回报”“快速致富”的投资诱惑时,及时向正规机构和专业人士咨询,避免上当受骗。

关闭本页   打印本页